若兰从小在六渡桥一带生活,虽然后来进入武汉仪表合金厂当了名热处理工人,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她买了台缝纫机当陪嫁。由于做出了好口碑,她的家庭作坊每天活路不断,月入始终保持在3000元左右。
江汉区前进街森寿里21号是间14平方米的平房,这间平房的前半截是这家人的厨房兼客厅,后半截是女主人的打扁车间,顶上的阁楼是全家的卧室。记者昨日造访时,58岁的张若兰指着顶上说:“我家的复式楼,怎么样?”
张若兰从小在六渡桥一带生活,虽然后来进入武汉仪表合金厂当了名热处理工人,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她买了台缝纫机当陪嫁。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台缝纫机成了她后半生的饭碗。
2001年,张若兰和丈夫双双下岗,为了生计,她决定在家里办个缝纫店。当年9月的一天,她试着将缝纫机放到家门口,可一天下来,只打了两条裤脚扁,赚了4元钱。就在她以为生意做不下去的时候,找她打扁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附近做服装生意的老板,听说附近巷子里有位缝纫嫂的扁打得很讲究,于是试着将她家当成定点店,截至目前,已有劲霸、柒牌、七匹狼等品牌的代理商家将售后打扁交给她,有时连江汉路、六渡桥的服装经销商也介绍顾客到她家来打扁。每天朝九晚十,她家开门关门都是与店家同步。
她指着“车间”中的另两台缝纫机告诉记者,其中一台是丈夫的,活忙时,他会经常帮着“挑挑土”,另一台则是给儿子备下的,每年腊月,26岁的儿子也会偶尔帮几天忙。由于做出了好口碑,她的家庭作坊每天活路不断,月入始终保持在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