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信息必不可少
1,应聘职位。这个应该在A4纸简历最醒目的位置标出。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因为任何公司招人肯定都是同时好几个职位一起招人,而每一个应聘者都只是应聘其中的一个职位。不写的人以为可能自己对所有职位都有机会,实际上是任何一个职位都没有机会:很可能就是直接进了碎纸机。因为看简历的人是没有什么耐心根据你的情况帮你确定你适合哪个位置的。前程报上的很多职位的招聘要求也是需要应聘者在邮寄简历的信封上或电子邮件简历的标题栏标上应聘职位的。
2,自己获得奖励、实习过的公司、参加过的项目等的简单介绍。比如你获得过三好生的奖励,而你的学校三好生的评比相当严格,不到总人数的5%,而你只是在简历的奖励栏目中说自己获得过三好学生的奖励,这样体现不出这个奖励的价值,因为有的学校三好生占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所以写完获得过三好生奖励后一定要加一句,每年所有学生中只有不到5%获得过奖励。比如你在康莱特药业工作过,你就应该在简历中公司名称后说明该公司生产的抗癌药连续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都是第一。通过介绍,突出这些奖励、项目的价值,也就间接的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当然,如果你是在宝洁、cctv等地方实习工作过,那就不用介绍了。
3,特色,还是特色。一定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非常醒目抢眼的特色。不管是格式版面上的创新还是内容上的创新,目的都是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可以在简历中加一栏“亮点展示”,比如自己写过书,比如自己跑完过马拉松,比如自己横读过长江,比如自己当过车模,比如自己发过传单,等等。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和这些经历背后反映出你的特点,才是真正有说服力并引起别人注意的。当然弄一个长发飘飘的艺术照加上一些朦胧诗一样的自我介绍是让人印象深刻,但只是让别人往其他的方面“浮想联翩”,对于你取得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把简历上的特色栏目做好,是需要灵感和想象力的,当然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一定是很值的。
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1,通信地址。现在电话和网络这么方便,没有公司还会老土到用纸质媒体通知你面试或者发据信了。而且通信地址往往就是住址,也属于个人隐私,随着简历到处让别人知道也不好。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面试的事情和别人闹过纠纷,那边就扬言要按照他简历上的地址去找他去修理他,搞得他好几天没睡好觉。
2,身份证复印件或者身份证号码。尽管前程报上很多职位是要求寄身份证复印件的,我们也相信绝大部分公司的招聘人员是负责任不会将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乱传的,但很难保证不会碰到一个两个小人,这个时候,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就意味着用你名字的一张恶意透支信用卡、一个用你名字的手机号码。所以尽量不要交身份证复印件。用人单位关注的都是简历,如果真的对你感兴趣,他们会在面试的时候看你的身份证、学位学历证书的,绝对不会因为你没有按要求寄身份证复印件而据掉你。如果实在是不放心想百分之百的按照招聘公告上的要求去应聘,那么,一定要在复印件上面写上“公司应聘专用”,写在复印件框内,不要挡着码,与名字有一定的重叠。
3,不常用的固定电话。比如宿舍电话、实验室电话等。因为用人单位打固定电话找你,你不在或者接电话的同学忘记告诉你,你可能就丢失了一个面试机会。还是那句话,那些招人的人是不大会有耐心一次次给你打电话找到你为止的。找不到你,大不了是少一个人面试,对他们是没有什么损失的。手机最起码可以显示未接电话,让你有机会再打回去询问情况。所以,简历上的联系方式只要写个手机和电子信箱就足够了。
4,身高、体重、爱好、那些很虚很主观的最自己描述的语言。如果不是应聘模特、拳击教练等,身高体重与职业素养没有任何关系,也是个人隐私;爱好无外乎体育类、音乐类、天文地理历史等,除了想追求你的人,其他人是不会花心思从你的爱好上来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的。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喜欢在简历上写一些看上去很酷很炫很漂亮但实际上信息量很少的对自己的描述,其实这些话只能感动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很难在那些审简历的“老家伙”身上产生共鸣的,只会让他们觉得写的人有点“嫩”。不如不写,省下篇幅写实在的东西。
5,求职信、推荐信和面试结束后的感谢信。其实这些都是国外求职的惯例,很多老外写的求职指南里面是很强调这些东西的。老美老欧们很看重推荐信和推荐人的签名,但我们中国有中国特色,完全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求职信有些公司还是有要求,比如bp石油,但也仅要求英文的,只是作为英文水平的一种检验而已了。